首页 > 资讯 > 李开复:资本不再看好豪赌模式 疫情中AI表现可打75分

李开复:资本不再看好豪赌模式 疫情中AI表现可打75分

[导读]:2020 年 7 月 9 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开幕。届时,创新工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将作为嘉宾分享观点。在大会正式开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李开复也分享了疫...

2020 年 7 月 9 日,以 “智联世界 共同家园”为主题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开幕,届时,创新工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将作为嘉宾分享观点。借着这次契机,在大会正式开始前,李开复接受了新浪科技独家专访,分享疫情之后,自己对于 AI 应用和发展的最新思考。

如果有类似新病毒来袭,AI 会更给力

2020 年开年,新冠肺炎疫情成了全人类最大的挑战,无数产业发展面临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在科技领域,AI 的能力和应用,也面临着现实的巨大考验。过去几年行业的探索和投入,会得到验证。

如今,国内疫情趋于稳定,回顾疫情中 AI 的发挥,是否达到了预期?

“此次 AI 在疫情的防御、预测、跟踪等方面的表现可以打 75 分。AI 是靠数据、多次重复性的事件来训练的,面对疫情很难提前做好准备。但还是出现了一些不错的应用,比如 AI 测温、AI 机器人运送物品、AI 诊断等。未来如果有类似的新病毒来袭,我想人类会准备得更好,AI 也会更给力。”

他认为,此次 AI 更重要的不是针对疫情的直接贡献,而是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社会中产生了 AI 化的用户习惯和数据累积,以及 AI 的潜力被进一步挖掘。疫情成为提升全球 AI 发展的催化剂。

李开复强调了高科技投资的重要性。疫情之下,很多公司都面临大的挑战,比如酒店旅游、餐饮等线下行业,但是二级市场的高科技公司都是非常稳健的,甚至在创新高。

“真正优质的高科技公司比较能抗经济周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未来如何培养更多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也是我们的关注焦点。”

瓶颈不在于技术 传统行业仅 4% 拥抱 AI

“AI 技术在快速主流化,那些已经被发明的或者即将被发明的技术,会非常快速地进入商业化的进程。”

在谈到 AI 的瓶颈时,李开复认为现在技术已经不是瓶颈了,当下 AI 的瓶颈在于传统企业如何被唤醒,认识到 AI 的重要性,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并获取商机。“传统企业首先需要用 AI,第二学会怎么用 AI,第三把 AI 用在最到位的地方,让其能像滚雪球一样循环起来。”

目前,互联网行业 AI 化越来越普及,但在更传统的行业,只有 4% 的企业拥抱了 AI。“AI 未来的瓶颈,是传统行业要认知自己,切实拥抱 AI 赋能,进行转型升级。”

普华永道预测 2030 年 AI 在全世界能创造 100 万亿元的价值。而传统创业融合 AI 将创造最大的价值。当前的中国传统行业,存在着前后端效率极不匹配的状况,落后的后端存在着降本提效的巨大空间,而 AI 则是将这些传统的经典场景进行升级改造的最佳工具之一。

“对整个传统行业,AI 带来的格局不仅是被用在哪些场景里,而是能够帮助最有先见最有胆识的公司,最早给自己建立更有效率的运营体系,增加市场份额,成为行业的领跑者,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

李开复预测,这一次的疫情,会让企业数字化改造的过程,由原来可能要花费的四五年时间,缩短到可能一两年就可以达到,所以 AI 的应用会被加速。

资本不再看好豪赌模式 AI 人才已不稀缺

谈到当下的创业和投资趋势,李开复表示,投资人会更重视那些在传统商业价值体现指标上表现更好的公司。而融钱烧钱做 to C 应用的公司,以及先不考虑商业模型、模式,等累积了足够的用户再说的公司,现在在全世界都是受到质疑的。

一方面,国内人口红利期已过;另一方面,不是每一个行业都可以用烧钱烧出来。任何的公司可能现在想融资都得回答问题:你什么时候会有收入和扩张,什么时候会有利润,你有没有足够的现金流自己可以活下去。

现在的投资形势与 5 年前的投资形势有比较大的不同。李开复提到,早期的 AI 行业,和跟移动、O2O 行业,都是很多人愿意砸大钱进去。但理由不一样。后者基于人口红利、巨头位置的空缺,但是现在大家也要调整心态了。

而 5 年前的 AI 领域,基于 AI 顶级人才的稀缺性和关键性,很多 AI 公司更多在比拼博士数量、能力、论文、比赛等,有的企业甚至第一轮融资就能有上亿美金的估值。如今这样的优势不再,一方面,世界上已经有上千万个工程师可以做 AI,知道怎么去应用 AI 了;另一方面,谷歌、百度、腾讯、阿里等公司提供了开源或者更好用的 AI 平台。

AI 创业进入应用期和成熟期 现在需要务实

在创业方面,李开复认为,AI 创业已经走过黑科技发明期,进入到了遍地开花的应用期。黑科技的一批技术牛人出来做前所未有的东西,这个创业空间永远是存在的,但只是极少数。在一些还没有普及的领域,类似医疗领域的行业级应用的潜在创业机会也会存在。

此外,他提到,AI 赋能和创造价值的独角兽,一定会变得更多。但它们可能不会是单一的 AI 独角兽,甚至都不会自称为 AI 公司了,可能是零售公司、制造公司、企业级软件公司等,它们做的东西没有 AI 是做不好的,更多是把 AI 赋能应用到产品中。

但是纯粹的 AI 公司,比如旷视、商汤、创新奇智,数量不会涨那么快,因为 AI 普及了,且 AI 主要的价值是赋能行业应用,而不是独立成为一个平台。

“不是说 AI 不可以成为一个平台,而是业界不会有 100 个 AI 平台。”

“AI 的创业进入了一个应用期跟成熟期,所以现在的创业跟过去 5 年是完全不一样的。”李开复表示,现在得务实,得有健康的心态。

以下为采访新浪科技专访李开复 QA(略经编辑):

一、 新浪科技:您认为这次疫情中 AI 的表现如何? 可以打多少分?

李开复:总体来说,此次 AI 在疫情的防御、预测、跟踪等方面的表现可以打 75 分。人工智能是靠数据、多次重复性的事件来训练的,面对疫情很难提前做好准备。但还是出现了一些不错的应用,比如 AI 测温、AI 机器人运送物品、AI 诊断等,如果未来有类似的新病毒来袭,我想人类会准备得更好,AI 也会更给力。

AI 更重要的不是针对健康、医疗、疫情的直接贡献,而是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社会中产生了什么样的用户习惯和数据累积,以及 AI 潜力,比如线上办公、上课等。

用户习惯形成之后,会逼着企业自动化、AI 化、数字化、软件化、线上化其工作流程,从而形成数据,AI 就能产生价值。

数据的雪球越滚越大,AI 的能力经过多领域的融合也越做越强。无论是线上教育,还是其他方面,国内是继续领先全球的。这次,欧美国家也开始有一些动作,比如网上点餐、线上教育等,疫情也是提升全球(AI 发展)的催化剂。

二、 新浪科技:疫情为 AI 技术带来了哪些挑战?

李开复:AI 技术在快速地传播,快速主流化。越来越多程序员学会了怎么用 AI,哪怕是最前沿的技术,也能够在两年之内就普及化、产品化。而且不是说谷歌发明了一个技术,谷歌两年就把它产品化了,而是谷歌发明了技术、写了论文,然后所有的公司,亚马逊、腾讯、阿里都可以把它产品化。

我不认为有什么技术的瓶颈。那些已经被发明的或者即将被发明的技术,会非常快速地进入商业化的过程。

因为现在工具已经越来越好用了,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工具,速度越来越快地在提升,具有软件 + AI 能力的工程师也越来越多了。

AI 普及化的瓶颈,一定不在于工程师也不在于科学家了。瓶颈会在于传统企业如何能够被唤醒,知道 AI 的重要性,找到合适的人帮他找 AI 的切入点,通过 AI 的赋能来获取巨大的商机和盈利。这个现在是瓶颈。

互联网行业,基本每个 App 每家公司都有 AI 的人员,金融、保险、银行也越来越多在自己做(AI),但是更传统的行业,比如挖矿、制造、房地产、医疗等领域里面,大老板们对 AI 的认知了解,都还在一个比较初步的状态,只有 4% 的传统企业拥抱了 AI。那 96% 怎么快速找到合适的地方去用 AI?

而且 AI 很容易用错,比如一些酒店全部用机器人来服务,这就是想太多了,机器人送东西到房间可以,但是 AI 做礼宾肯定是不行的。还有可能还不知道 AI 用在什么地方。AI 不是他们所想的,要做成像人一样的东西,纯粹的大数据、AI 价值也很多,很多人不太了解。

有些初步了解了,开始去做,但可能没有合适的团队,要去外部找产品,而大部分行业还没有 AI 的产品。然后他们去找咨询顾问公司,这可能是一个道路,但是这些咨询顾问公司他们只看是否有钱赚,未必能帮你找最好的(AI)应用。

还有很多公司,就算有意愿来做,但是没有数据,或者数据很不干净。清理数据要花巨大的钱,有时候做好 AI 的实施,所花的钱大部分在数据的清理,但是清理完数据之后,又发现 AI 用处不大,很可惜和浪费。

综合这些理由,我觉得 AI 的实施、普及的瓶颈肯定是怎么进入传统行业。

三、 新浪科技:对 AI 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有何新的预测?

李开复:在经济有挑战的情形之下,很多公司都会想着节源。在一个公司发展得很好的时候,用 AI 来取代一些重复性的简单工作,可能听起来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刚开始可能也省不了太多钱,还会有争议,所以很多老板都会延后一下。此次疫情加速 AI 落地,会让一些企业看到 AI 越来越实用,更接地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zixun/134140.html